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做人,别糊弄自己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5:27 点击次数:158
人生在世,最容易欺骗的其实是自己。自以为明达的,实际是昏聩;自以为清醒的,实际是沉醉。自欺欺人,往往比欺骗他人更可悲。欺骗他人需要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,欺骗自己往往一个暗示就可以。生活中有很多人,喜欢用“差不多”“相差无几”“近乎”等来糊弄自己。工作马马虎虎,学习三心二意,就连自己的身体,也是“下一次注意”。他们习惯用逃避的方式,来进行自我欺骗,不敢勇敢面对真实。可这样的自我欺骗、自我糊弄、自我麻醉并不能改变什么?反而让自己在虚假中越陷越深。把糊弄当成习惯,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。长此以往,就会像没有得到宣泄的洪水,因压力过大造成决堤带来巨大伤害。做人,别总想着糊弄,糊弄舒服一时,耽误的是自己的一生。在本该努力奋斗的年华,选择贪图安逸,实际上是在透支自己的未来。那些被敷衍过去的时光,如温水煮青蛙般,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颓废了自己。人生是需要有追求的,不要让安逸吞噬了自己的梦想。世人常说“难得糊涂”,殊不知这句话最容易被人误解。郑板桥所谓的糊涂,并不是浑浑沌沌,对自己的心进行蒙蔽,而是对外物的不计较,去包容事情。很多人却常常以“对外物不计较”这个为理由,将“难得糊涂”四个字挂在嘴边,为自己的苟且、草率、马虎、敷衍、随便、将就开脱。这样的糊涂,并不是郑板桥的糊涂,而是猪油蒙了心、脑袋装浆糊的真正糊涂。人活一世,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,不糊弄自己,才能活出那份踏实和真实。没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,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,是为了迎接更好的自己。对自己诚实一点,要求高一点,才不会败给敷衍和懒惰。常见市井中人,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的劳作,美其名曰“安分守己”,明明内心骚动不安,却强作镇定。这是某些底层的悲哀,不是因为他的处境艰难,而是自欺欺人把艰难编织成谎言说成是“安于现状”。很多人就是这样,将自己裹在一层又一层的谎言里,如同春蚕作茧,越缚越紧,直到最后窒息。读书人是最善于编造各种理由,为自己的怯懦辩解。或时机未到,或明哲保身,其实是畏惧不前、贪图安逸。很多人读了很多书、做了很多事,交了很多人、明了很多理,可就是读不懂自己的心,不能正视自己的软弱,很多连自己不相信的事却还是日复一日地做,久而久之,陷入自我欺骗泥潭,真假就真的分辨不明了。人之所以会自我欺骗,大抵是因为真相太痛苦,他们不愿意接受。直面自己的平庸、懦弱、卑劣,需要很大的勇气,普通人又如何能做到呢?于是,他们便发明了各种精致的谎言,把自己包裹在其中。殊不知,谎言中的美好、无忧无虑虽然让人暂时消除烦恼,却容易困在其中出不来。然而,真实始终会迎面扑来,最终只会是伤痕累累。鲁迅先生笔下的“精神胜利法”,其实就是这种自欺欺人的极致表现。这种扭曲的自我安慰,比失败本身更为可怕,因为它使人丧失了改进的动力。不自我欺骗的人,虽然活得痛苦,却活得真实。他们不回避自己的缺陷,不掩饰自己欲望,不为自己找借口,不自我麻醉。这种人即使身处泥潭,依然心向光明;即使屡屡受挫,依然坚定前行。他们的眼睛始终睁着,哪怕所见到的全都是血淋淋的现实,依然无所畏惧。前行没有坦途,但他们依然全力以赴,只为更接近光明。做人,别糊弄自己。糊弄得了今天,糊弄不过明天;糊弄得了人前,糊弄不过夜深人静的自己。当所有的谎言剥落,剩下的是满地的狼藉和疲惫不堪的真实自己,是否经得起自己的审视和内心的拷问。人生苦短,何必自欺欺人呢?不如直面那血淋淋的真实,哪怕痛,也痛得明白;哪怕伤,也伤得真切;哪怕苦,也苦得清醒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有限的岁月里,活出几分真实的模样。糊弄自己,终将被生活糊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